村规民约能否有效遏制滥摆酒席?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两年前,村中吃酒风气严重,有人赌钱输了,也要办“落难消灾酒”,而如今,在村规“红九条”的制约下,酒席减少了七成。 塘约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以前村民“不是在吃酒,就是在吃酒的路上”,他发现许多每年拿3000多元低保的贫困户,一年竟然要举债送礼金14000余元。 塘约村曾是国家二类贫困村,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4000元,2016年增加到10030元,实现了全村脱贫。在左文学看来,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除了进行产业改革和制度改革,为了防止农民返贫,村风改革也是一件大事儿。 该村从前名为“塘要村”,后改名为“塘约村”,寓意村民约定同心协力,共同打造幸福家园。在塘约村,一切都离不开这个“约”字。 在村务公开栏中,一张红头黑字的公告格外醒目。这份由村支两委和全体村民代表一致同意的公告上罗列了全体村民不得违反的9条规定,包括禁止滥摆除红白喜事外的酒席、不得拒交卫生管理费、不得违建房屋等。 塘约村称这部村规为“红九条”,也视其为村内“宪法”,谁踩了这几条红线,就得被“拉黑”——3个月内不享受惠民政策,村委也不为其办理任何手续。 制定这部村规并不容易。2014年,左文学和村支两委便开始琢磨,怎样才能刹住滥摆酒席的不良之风。他们想了一些办法,但都不见效。后来,村支两委讨论认为,警诫和惩罚更有成效。 在86人组成的村民代表大会上,他们将讨论意见形成文本,由村民代表传达给各自对应的15户村民。2015年7月,这部村规根据反馈意见作了调整,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村支两委在各个路口都张贴了公告,并且和每户人家都签了承诺书。 后来,村规又增加了两条不能碰的红线,一是“不孝顺父母,不奉养父母”,二是“不管教未成年子女”,最终形成了如今的“红九条”。 “村民代表大会是我们村里的最高权力机构,制定什么规章都必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左文学反复强调。 制度完善后,服务也得跟上来。村里成立了“酒席理事会”,购置了8.76万元的锅碗瓢盆,还组建了3支专业服务队,免费为村民提供“一条龙”酒席服务。厨师和服务人员的工钱,全部由村集体支付。 “从前一个老人过世,要花一周时间摆酒,大约要花费21万元,现在由我们的服务队来办酒,我们掏1万元,就可以给老百姓省21万元。”左文学说。 为了避免浪费,宴席上不发纪念品,也不发整包烟,盘子里装着散烟,谁想抽就拿。喜宴八菜一汤,丧事吃“一锅香”,跟自助餐一样吃多少打多少。在左文学看来,村民的关系不会因为酒席从简而疏离,“大家帮忙都很齐心”。 不过,村规推行之初,仍然遇到了一些阻力。有人坚持要摆“状元酒”,有人拒交卫生管理费,最后都一律被拉入了村里的“黑名单”,3个月的考察期过后才恢复村民权益。 曾有人质疑,这样的惩罚未免太严厉,甚至损害了村民的基本权利。但在左文学看来,村规民约是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的,是村民自治的产物,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 58岁的塘约村村民高忠琴认为:“这个村规总体是好的,避免了浪费。”但提到老人也不得摆寿辰酒时,她感到有些遗憾:“只能在家和亲戚们小范围庆祝。” 说起“红九条”,66岁的村民张忠全一边逗孙子,一边连说了几个“很好”。他解释说:“以前人情负担太重了,一天的工钱才百把块,赶一次人情都远远不够,现在大家礼金最多送100块。” 左文学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现在已经很久没人被列入黑名单了,大家都形成了习惯,自觉遵守‘红九条’。” |